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双十一手机价格出现先涨再降现象 为何屡禁不止?

双十一手机价格出现先涨再降现象 为何屡禁不止?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2-10-31 14:24:02

大家要注意双十一的套路,就是谨防先涨价再降价促销。

在大众的印象中,双11的价格比平时便宜。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手机还没上市的时候买个手机,只是一种“晚购享优惠”。如果是和平时一样的价格买的,不如“早买早享受”。

其实不仅仅是手机,其他品类也有类似的情况。从2009年开始,双11已经是第14个年头了。但14年来,类似先涨价再降价的促销套路层出不穷。

2017年,中消协发布了当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调查涉及16家网购平台,共选取668件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等9大类。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者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详细记录了每款产品的价格变化。

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显示,在539款声称参与双11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可以以“双11”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购买的促销商品比例为78.1%。

也就是将近80%的非预售商品一点都不便宜。平台和商家的部分产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双11”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

中消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适合网络购物的价格法律法规,规范平台和商家的价格行为,加强价格动态监测,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将严重价格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参考。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财瞭》,商家先提价后降价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可能构成欺诈。

055-79000还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经营者有此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但在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约谈提醒下,双11的促销套路为何屡禁不止?

陈音江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对价格欺诈处罚较重,但经营者确实有自主定价权,可能会提前调整价格以规避法律;另外,即使商家的价格先涨后跌,消费者也很难举证维权;从监管的角度,监管部门也不好判断。双11有大量线上商家,都是跨区域经营,监管难度大。

“这些也让一些商家心存侥幸,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侵害消费者权益。”陈音江说道。

他建议,对这种促销套路的治理,应该发挥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各方的作用。当消费者遇到“先涨价后降价”的现象时,一定不要选择吃哑巴亏,要及时向执法部门提供线索;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实,必须依法从严处理,让无良商家感到痛苦,付出违法代价,也能对其他经营者起到震慑作用。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