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手机实体卡要成历史?

工信部研究推进eSIM,手机实体卡要成历史?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2-11-27 15:37:13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零件的精度越来越高,机身内部的空间弥足珍贵。早些年,手机可以用TF卡座扩展容量,但受限于机身内狭小的物理空间,TF卡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SIM卡自诞生以来,也一直在瘦身。——已经从银行卡大小变成了指甲盖大小,持续了很多年。

但随着iPhone 14系列的发布,稳定的实体SIM卡可能会像TF卡一样成为“过去式”。9月初,在旗舰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取消了在美国推出的iPhone 14系列新品的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Embedded-SIM卡)。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仅支持eSIM的iPhone。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厂商,如华为、OPPO、小米等,都在大力推广在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上安装eSIM功能,但是在庞大的移动终端上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券商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线表示,eSIM(国内尚未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而是其他因素,因为采用eSIM后用户很容易转网。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工信部近日在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条件成熟时,将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从政策上来看,时机成熟的时候,eSIM卡在手机上的应用未来在国内肯定会放开。整个手机产业链也会积极响应,推动eSIM卡的应用。”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祥最近对在线记者表示。

  eSIM技术更便捷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捷德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张SIM卡,卡内存储了认证、加密、算法等信息。在接下来的30年里,SIM卡的尺寸不断缩小,从1991年最初的银行卡大小的“标准SIM卡”到2011年的“Nano SIM卡”。

随着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智能眼镜),即使是Nano SIM的尺寸仍然偏大。2016年,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标志着eSIM卡正式诞生。

ESIM被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与传统的插入式SIM卡不同,eSIM直接嵌入在设备芯片中。eSIM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直接将卡号等用户信息加载到手机中,可以激活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业务,可以将终端设备快速连接到全球范围内的本地网络。

事实上,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卡在很多属性上都很优秀,包括配置、尺寸、灵活性、安全性、客户体验等。

可拆卸的传统SIM卡在使用时易磨损,如换卡、剪卡等,使用寿命短,占用设备物理空间。相比之下,eSIM的体积只有传统SIM卡的10%,抗冲击、耐高温、可靠性更强,可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从流程上看,eSIM卡省去了用户到营业厅的开卡手续,可以在空中自由激活。同时,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三年后,使用eSIM卡的设备无需换卡即可远程更换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多一种选择,也促进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不少海外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如何开通eSIM卡的教程。如果想把号码从有实体卡的旧手机转到新手机上,只需要把两部手机靠近放置,点击新手机中的蜂窝网络,添加eSIM卡即可。从附近的iPhone转移过来,等一会儿,信号就会从旧手机转移到新手机上,原来的SIM卡就失效了。

不用拔卡,大概两分钟,也不用去营业厅。而且iPhone 14提供的eSIM服务最多可以支持8个运营商

此外,传统SIM卡还存在卡槽影响防水、SIM卡与终端接触连接可靠性差等问题。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不需要在机身上开槽,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等级。

  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

事实上,eSIM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四年前,苹果开始在iPhone XR上支持eSIM技术。除了苹果,谷歌也非常支持eSIM,把Pixel 2和eSIM一起作为“Project Fi”的一部分。

eSIM发展了几年,为什么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推广的难度不在于手机终端厂商,而在于运营商。

前述资深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亚洲普遍双卡,即一个SIM,一个e SIM。国内eSIM不普及,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运营商的意愿。苹果推eSIM是希望用户可以在任何国家或地区购买当地套餐,直接切换,这样运营商的漫游费就会降低。"

华西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也表示,eSIM手机的核心挑战是运营商的互联互通。“eSIM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换合同,换运营商。但对于运营商来说,降低了用户转网的门槛,减少了对用户的控制。目前尤其是作为偏存量消费市场,相比物联网的应用,eSIM政策在手机端的推广还是需要政策和行业的协同推进。”

ESIM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切换,而不是绑定到一家运营商,这在给用户带来便利和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挑战。

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自主权的增加意味着他们的被动。运营商以前通过SIM卡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控制”,现在eSIM可以通过“空中写卡”远程配置,而且可以批量开通,灵活更换签约、更换运营商。

同时,换卡带来的业务流程的改变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营业厅的客流量会不断流失,用户办卡时的顺带到店业务也会随之消失。

“插拔SIM卡的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运营商要想把eSIM放到手机上,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流程,包括安全、开户流程、携号转网等等。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自身效益并不明显。另外,现在手机也没有小型化的趋势。大屏手机下,SIM卡的体积越来越小,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特别明显的好处。”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最近在接受在线采访时表示。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eSIM通过OTA空中写入配置文件的过程不像在营业厅办理手机卡那样完全可控,配置文件通过开放网络分发,容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如果配置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被劫持或篡改,犯罪分子很容易获取他人的手机SIM卡。

对此,郭天祥表示:“除了电信诈骗监管和实名登记制度监管的难度之外,使用eSIM卡在数据传输和采集过程中还会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在技术能够自主可控之前,监管还是会比较谨慎。”。

他还指出:“更换手机时,物理卡只有换张新卡才能使用,而eSIM卡可能需要等待运营商重新激活号码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上游的传统SIM卡厂商也会在产业链迭代时形成阻力。”

相比之下,运营商更喜欢在SIM卡的基础上升级,不断整合功能来留住客户。从2020年开始,三大运营商陆续推出集SIM卡和存储功能于一身的“超级SIM卡”,容量高达100 G。

在支持NFC的手机上,超级SIM卡也可以用作公交卡。在湖北省武汉市,移动运营商宣布,他们将在未来集成数字人民币钱包、电子身份等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旅游、会计等领域

eSIM虽然发展较晚,但不会缺席。近日,有网友在工信部官网留言,询问eSIM卡的使用最近引起了更多的讨论。eSIM手机卡在国内有推广计划吗?

对此,工信部表示:“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目前,我部正在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广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条件成熟时扩大eSIM技术的应用范围。”

eSIM技术一旦在国内发布,会给运营商带来哪些影响?你担心与用户的粘性降低吗?对此,记者近日联系三大运营商了解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将重塑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

从政策来看,早在2018年,三大运营商就开始了eSIM业务的试点和布局。2020年10月,三大运营商均已获批在物联网领域提供eSIM技术应用服务。其中,中国联通是消费电子领域最早的运营商,其首批开放的eSIM功能与苹果Watch3合作。

事实上,自2018年3月起,中国联通在六省七市开展了eSIM可穿戴独立号和一号的双业务试点,并于2019年3月29日起启动eSIM可穿戴独立号全国服务。

在小米、华为等手表已经支持eSIM功能的时候,中国联通也开始推行“eSIM一号双终端”服务,即用户可以在自己手机号的账号和套餐下增加一张eSIM配件终端卡,共用一个手机号和套餐。也就是说,当主号码来电时,两个终端会同时震动,任何终端都可以拨打电话,打破了手机作为唯一移动通信载体的束缚。

同时,使用eSIM方案,每个移动终端可以使用移动网络独立上网。智能手表、手环等设备永远不会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变成“砖头”。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在eSIM设备市场展望报告中称,2021年,在智能手机、物联网等领域的带动下,eSIM硬件设备出货量超过3.5亿台。2021-2030年,将有超过140亿台eSIM设备出货。

付亮认为,“配备eSIM卡的智能设备可以获得比WiFi更稳定、更安全的通信服务,设备本身具有独立的组网能力和更多的功能。”

ESIM具有功耗低、能效比高、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使得eSIM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

然而,即使国内主流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广和部署eSIM,加强在该领域的服务能力,但都是以物联网终端为重点,在庞大的手机终端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但从苹果在业内简单定义产品标准的能力来看,在iPhone 14系列的带领下,eSIM技术可能会迎来发展的拐点。

同时,eSIM将重塑IC、OEM和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事实上,与传统的SIM卡相比,eSIM的核心是引入了远程SIM卡配置(RSP)平台。以前运营商控制着SIM卡的定制和分发,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对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芯片厂商。

目前国内生产SIM卡芯片的厂商主要有紫光国威(SZ002049,股价146.52元,市值1244.8亿元)、大唐微电子、中电华大电子等。其中紫光国威占据了国内SIM卡芯片市场60%-70%的份额,“超级eSIM”支持从3G到5G的所有GSMA标准。除了国际最高安全级别CC EAL6认证和国家二级保密认证,子公司同心微电子还多次中标大批量eSIM晶圆采购,大唐微电子拥有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上游主要是CA认证机构、eSIM芯片厂商和终端芯片厂商,中游包括eSIM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终端和模块厂商,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期,a股多家有eSIM的上市公司也披露了eSIM的进展。其中,承天叶巍(SZ300689)表示,公司具备eSIM的生产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eSIM的核心数据处理、数据写入和个性化处理服务;天宇信息(SZ300205)表示,公司正在向电信运营商、物联网行业等客户提供eSIM产品及相关服务;宇舶表股份有限公司(SZ002104)表示,公司eSIM卡已批量供货。

展望未来,华西证券认为,在产业链的配合和相关政策主体的领先研究下,eSIM终端应用有望继续推进,未来有望完成从物联网设备到平板电脑、便携电脑、智能手机设备的突破。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