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车企造手机,这场“豪赌”胜算几何?

车企造手机,这场“豪赌”胜算几何?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2-12-11 10:39:27

继手机厂商“造车”之后,现在汽车行业又刮起了“造手机”风。

不久前,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出席活动时再次提到蔚来打造手机的意图,并表示:蔚来已经在沪、深两地组建了手机业务团队,进展比较顺利。其实早在今年7月,他就透露了公司手机业务正在推进的消息,并宣称要像苹果一样,每年研发一款新手机。

苹果作为智能手机的鼻祖,一直是手机厂商的榜样。当李斌发表“像苹果一样”的宣言时,事情变得有趣了。

01

  为什么要造手机?

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品牌,蔚来为何跨界造手机?

李斌蔚来手机的定位是:蔚来手机将是蔚来汽车最匹配的手机,蔚来手机将与蔚来汽车碰撞出更多的“智能游戏”。

无独有偶,李斌的想法与今年7月吉利提前涉足手机行业颇为相似。

今年7月4日,吉利汽车旗下的吉星时代正式与魅族科技签约,前者持有后者79.09%的控股权,获得对魅族科技的唯一控制权。

对于跨界手机制造,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务和新模式,消费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通过吉利手机业务的布局,消费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可以实现深度融合,跨界构建用户生态链,进而实现超级协同。

相比国内车企积极拥抱手机,特斯拉做手机的宣言多少有些“迫不得已”。

2022年11月26日,当被问及如何应对“如果Twitter被苹果/谷歌从app store下架”,马斯克突然声称,如果最后没有其他选择,他将打造一款“替代手机”。

马斯克的“大嘴”看似离谱,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他的声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目的。这一点在过去的dogecoin和今年Twitter的收购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所以推测他的手机很可能是真的。

但在外界看来,马斯克做的手机,大部分并不是他口中的“为Twitter而造”,而极有可能是想在软件层面进一步打通特斯拉的生态。

毕竟早在2021年,马斯克就声称“我不喜欢目前的两大主流手机系统,iOS和Android,想打造用户喜欢的手机系统。当然,这个手机系统可以成为特斯拉汽车、大脑电脑设备、星链系统的连接点,而不是依赖于其他app”。

现在,他的想法可能正在变成现实。

  02

  降维打击or 新挑战?

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在这一刻紧密相关。但是从造车到造手机,真的是降维打击吗?

“从R&D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来看,手机行业的难度远低于整车,”从事手机R&D多年的杨先生告诉宜都财经:“但手机行业的另一个层面可能更难。”

在他看来,智能手机发展了近20年,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都陷入了停滞:手机厂商很难在创新上有所突破,比如重量、续航、性能等。就算近两年火的折叠屏也是一样。“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换个logo就是另一个品牌的手机。”

为了实现差异化,各大手机厂商开始大举投资R&D,将行业体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严重同质化和行业极度内卷化一直是国产手机行业无法逃避的两大魅力,也是汽车厂商即将面临的难题。

在通过吉利吉星时代收购魅族后,吉星时代在今年的高通旗舰芯片发布会上宣布,今年将投资100亿元打造吉利自主品牌的旗舰手机。

100亿,造一部手机是什么概念。

作为曾经的手机行业颠覆者,小米2021年全部R&D投资约130亿元;早在2019年,OPPO高层就宣布三年投入500亿元研发。平均来看,最近三年,其每年的研发支出约为133亿元。再看vivo。2020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的研发支出也将在100亿元量级。

可见100亿看似很多,其实只是“标配”。

除了在R&D持续的高投入,成熟的手机厂商已经有了很高的业绩积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公布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排行榜,2022年第二、三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除苹果和三星外,其余八席均被中国品牌揽入怀中,小米、OPPO、vivo、荣耀、Realme、华为均榜上有名。

从市场份额来看,国产手机品牌占比高达53%,全球第一,超过苹果和三星的总和。

纵观国内市场,各家的表现都不一样。

以2022年第三季度为例。Vivo以约1420万台、19.9%的总市场份额重回国内手机市场第一;虽然OPPO出货量有所下降,但仍位居市场第二,占比18%。华为“独立”两年后,荣耀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Counterpoint统计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荣耀以17.2%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第三。而且在业绩稳步上升的同时,“华为”对荣耀的阴影也在消退;小米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后,第三季度似乎没有起色,但其百元机和千元机仍然是消费者喜爱的机型;最后是华为。多家研究机构统计显示,华为退出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后,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市场份额不足10%。

由此可见,在经历了2022年的严峻考验后,手机行业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各项数据显示,在市场前五的厂商中,vivo和OPPO已经锁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荣耀正在稳步追赶。小米和华为虽然暂时被甩在后面,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都不容小觑。

这也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想要在“多股力量并存”的市场格局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很多业内人士对此“不看好”。毕竟在目前国内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头部玩家实力强大,已经占据主流地位,新玩家大概率会被埋没。

  03

  押注生态,胜算几何?

从进入动机来看,车企都看重“自研手机与智能汽车生态的协同效应”。这背后,本质是让汽车和手机成为物联网的“核心”。

按照他们的思路,做手机不仅仅是打造一个手机品牌,而是要建立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智能生态系统。简而言之,手机服务于其汽车生态的闭环。

智能汽车一直被车企视为“第三空间”,未来的竞争是车物互联的生态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的装载量远不如智能手机,所以很难独立支撑生态。

某智能车企技术骨干张先生表示:“车企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战略是正确的,重点是实现车机互联,大幅拓展车企生态圈。但同时他也强调,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车主使用到什么程度才是关键,这个市场不会特别大。“车企最应该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是否划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进入科技领域的容错率比较高,但是造车新势力的主营业务还没有进入稳定阶段。是否有能力拓展新业务还需要打个问号。

蔚来汽车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

单纯从账面上看,三家公司都有实力去拼,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充满了未知。

蔚来汽车现金充足,但业绩压力大。根据今年三季度财报数据,蔚来汽车净亏损34.9亿元,同比增长514.2%;报告期内,蔚来汽车销量为31607辆,相当于平均每卖出一辆车就亏损11万元。而且从2019年开始,蔚来汽车已经连续亏损。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点“主业不振,赌副业”。

相比之下,吉利汽车的压力要小得多。根据财务报告,吉利汽车的总资产现在达到5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吉利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15.52亿元。而且收购魅族获得相关产业链资源优势,在研发前期也是有优势的。不过魅族未来能和吉利汽车合作到什么程度也是未知。

在这条充满未知的赛道上,车企能不能成功,可能只有留给时间了。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