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刷机时代,卒于2023

刷机时代,卒于2023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01-13 15:15:49

亲爱的安卓手机用户们,你们还记得上一次在手机上刷第三方固件是什么时候吗?

雷自己说,上次刷第三方固件,还得回nexus。

6P这是“最后的联系”时代。由于早期的Android系统功能过于简单,为了体验不同品牌的手机系统,雷和很多朋友一样,选择了刷各种第三方移植或定制的手机固件。甚至前段时间肖磊换上了小米13,打开登录设备管理室找到了以前用的运行MIUI官方系统的nexus。

4手机。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手机品牌对手机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Android系统早就走出了需要自己动手“变魔术”的时代。大部分手机系统的功能在开机的那一刻就已经相当完善了。在这个ROOT越来越少被提及的时代,给手机刷自制固件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就在我们这些Android1.5之后开始玩TWRP时代固件的“老兵”开始怀念刷机的时候,“刷机工厂团队”的一则公告彻底意味着刷机时代的终结。

2023年1月7日,国内知名第三方开源项目Magic Fun创始人说,刷机时代早就结束了,他很久都没下定决心,但还是想来,所以今天决定“删库跑路”,然后决定做点别的。

虽然说“脱裤子跑”有些夸张和戏谑,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固件厂和团队”的离开,刷机的历史任务已经结束。

神奇刷机时代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刷机”并不遥远。毕竟一些固件历史悠久的品牌还没有需要刷一个开发版才能正常使用手机。但是和现在的在原厂系统不同版本之间来回切换的刷机和当时的“刷机”关系不大。

严格来说,当时所指的“刷机”可以分为两类:原装固件和第三方固件。毫无疑问,原固件指的是手机品牌针对该型号手机发布的不经过修改,使用原签名的固件。

图片来源:ROM中国

与之相对的自然是“第三方固件”,第三方固件也可以分为“原厂移植”、“工厂团队”、“社区自制”三类。工厂移植非常好理解,就是去除原固件的型号限制,通过后适配的方式将原固件中的部分功能或特性移植到另一台机器上。

“工厂团队”的含义更复杂,类似于移植,但不是社区爱好者自己做的,而是相关品牌或R&D实力强的企业做的。例如,在MIUIV3/V4时代,小米曾经为三星/魅族/摩托罗拉品牌的部分手机推出“官方”固件包。这些固件包虽然不是相应品牌自己做的,但都是小米维护的,所以被称为“厂队”。小米的MIUI,阿里的AliOS(前身AliOS(YunOS),腾讯的TOS,乐蛙OS,魔趣OS等固件都是当时“工厂团队”的代表作品。

而“工厂团队”对应的是社区发烧友自己制作和修改的社区自制固件。因为大部分发烧友并不真正懂得如何设计一个OS,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修改成熟的开源系统,比如AOSP、CM或者刚才提到的“工厂团队”固件,把设置里的固件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然后发布到论坛上。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著名的开源固件CM(CyanogenMod)。最早,CyanogenMod还发布了名为CMX(X是一个数字)的Android固件,作为社区自制的身份。在六年的时间里,CM获得了多达5000万的全球用户。在最疯狂的时期,CM的固件甚至有一个名为“Ngightly”的敏捷测试版每天更新,更新速度和频率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因为出色的表现,CyanogenMod的创始人史蒂夫孔迪克(Steve Kondik)获得了风险投资,成立了Cyanogen公司(Cyanogen

Inc .),CyanogenMod也从社区运营的项目变成了企业运营的“工厂团队”固件。第一代一加手机海外版搭载的是CyanogenOS公司提供的CyanogenOS。因为cyanogen就是Cyanogen,所以也被认为是后续操作系统“氢OS”的前身。

那为什么这个“生机勃勃,竞争激烈”的刷机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就终结了?

为什么品牌会限制系统?

其实刷机时代结局的前兆早就出现了。史蒂夫在2013年

Kondik创立Cyanogen公司,将CyanogenMod放在Cyanogen公司名下。对于史蒂夫来说,将CyanogenMod规范化为CyanogenOS可以更好地保证固件的质量,优化人力资源。当初CyanogenMod是一个免费的捐赠项目,按照“有钱贡献”的模式运作。但是,随着CyanogenMod的用户越来越多,是时候讨论这个项目的实现了,即使不盈利,也要缓解服务器和开发的压力。

但是,一群为CyanogenMod“用爱发电”的社区玩家,并不愿意“用我的能量打造你的品牌”,空手套白狼也不是这么一招。况且,一款广受好评、用户覆盖全球的固件一旦商业化,势必会引起手机厂商的关注。CyanogenMod早期推出时,以提供解锁功能和无恶意软件植入为卖点。现在它接受了品牌的投资,怎么保证中立?

与此同时,关于第三方固件安全性的讨论也逐渐增多。以前大部分“硬核玩家”都是用安卓智能手机刷固件。虽然不一定更迎合厂商和开发者,但他们至少不会在主板超频后去找品牌要求免费售后,他们会知道如何自己解决软件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白人开始刷机,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如果解决的是刚刷掉开机的情况,品牌售后一般视为系统升级,在售后点以出厂模式帮客户重装一个系统就够了。然而,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挑战硬件极限”,而这些新涌入的用户只知道自己的电脑遇到问题后不可能找到售后的水货手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可能是社区自制固件的问题。

而且在刷机时代年底,越来越多的社区爱好者打着“纯版本”的幌子,在原固件和“工厂团队”固件中植入自己的广告app,就像电脑盗版系统一样,植入病毒,推广软件。用别人的名声赚自己的钱,最后把问题倒在手机品牌上说:“这手机怎么这么卡?”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限制自己的手机搭载第三方固件。此外,指纹支付等无密码支付的出现,使得手机的软件安全越来越重要,手机品牌也开始缩小对第三方固件的支持。从最初的禁止Root到后来的锁定RCM和BL,手机固件的自定义范围越来越小。

后来甚至有品牌在手机BL上加了熔断机制,一旦解锁,某些安全操作会被永久禁止。手机第三方固件相关的话题已经完全失去了玩家基础。你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官方固件之间来回翻转,刷一个测试版,以显示你的“技术大神”身份。

当然,对于真正感兴趣的玩家来说,手机固件爱你之路并没有完全堵死。ADB和Magisk还是给粉丝留了一条可行的修改路线。只是因为Magisk的门槛比较高,所以认真学习的人比较少。对于大多数“脚本小子”来说,运行一条ADB指令就足够了。

互联网业务是重点。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刷机退潮是第三方固件生态“自作自受”,但退一步说,在手机固件中植入广告的不仅仅是第三方固件厂商,还有手机品牌。而且从广告数量和广告收入来看,手机品牌显然赚得更多。相比之下,提供纯无广告修改固件的社区发烧友就有些“罗宾汉”色彩了。

虽然手机品牌可以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赚取广告费的权利,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第三方固件,显然比通过侵犯系统版权走漫长的法律路线更方便。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各个品牌不断收紧系统的开放度,开始打造自己的“iOS”。

比如有些品牌的“硬件利润有限”,从宣传层面来看,对消费者来说似乎是一件好事。但从企业财报来看,手机企业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高其互联网服务利润的比重,减少硬件对整体利润的影响。虽然不能排除品牌有意烧钱抢占市场的可能,但对于企业来说,平台化永远是硬件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对系统的绝对控制是硬件品牌平台化、生态化的基石。

而当“云手机”到来的时候,刷机也将正式成为历史。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