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你的手机电磁辐射超标了吗?

你的手机电磁辐射超标了吗?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01-17 14:17:53

如今,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等移动终端,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担忧也从未消失。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1288-2022《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暴露限值》(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据悉,该标准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人们需要担心移动终端的电磁辐射吗?你的手机辐射超标吗?结合新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手机的辐射是什么

“工作频率为100 kHz-300 GHz、使用时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的接入公共电信网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电磁辐射暴露,可能影响健康。”《标准》的开篇说法令人担忧。

自手机诞生以来,关于其辐射是否有害健康的争论和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在专家看来,大多数人混淆了电磁辐射的概念。其实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时,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传播学专业博士张驰告诉记者:“要解读《标准》,首先要对辐射进行科学区分。”他说,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指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这种辐射的特点是频率极高,能量极强。在高剂量接触的情况下,可以打破人体的化学键,从而使人生病甚至死亡。“幸运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电离辐射。x光和CT都是电离辐射,但都是严格控制的。”他说。

“新国标中要规范的辐射是另一种辐射,即非电离辐射,也叫电磁辐射。”张驰说,这种辐射的特点是频率低,能量弱,所以它不能破坏人体的化学键。但由于高剂量时对人体组织的协同作用,也需要加以控制。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属于《标准》中提到的“公众暴露”,即“在不可控的条件下,暴露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体,并未意识到暴露的发生和对其身体的危害,且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是《标准》规范的重要内容。

主要的影响是升温

人们通常担心的通信中的电磁辐射,其实分为两个方面。电磁辐射限制的控制还可以细分为环境电磁辐射,如广播电台、发射塔、手机基站等。张驰说,限制这种电磁辐射的标准是等效功率谱密度标准,即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值。因为这是一个单一的物理量,很容易用光谱仪和功率计测量出来。有外国专家质疑,我们制定严格的标准只是为了作秀,实际上是达不到的。根据多年的测量结果,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国对环境辐射的控制在国际上是非常严格的。“当然,中国的电磁辐射限值标准遵循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张驰说。

《标准》规范主要关注另一类,即距离人体20厘米以内的可穿戴设备的辐射。《标准》来说,这个值叫做比吸收率SAR,即生物组织在单位时间(dt)和单位质量(dm或dV)内吸收的电磁波能量(dw)。采用的极限标准是比吸收率标准,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的量。

“这个指标要复杂得多,因为眼球、头骨、肌肉、内脏的性质不同,具体的吸收率值差别很大。”张驰说。“SAR值的测量也很复杂。因为不能做创伤性的人体实验,所以只能模拟人体组织来设计实验假人。比如用硅胶模拟人体肌肉,用甘油酒精悬浮液模拟大脑,然后将探头插入相应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功率发射,根据探头得到的数值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组织每千克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值。”

移动终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哪些?一定很难相信——正在升温。张驰表示,根据之前的测试结果,如果将2瓦功率的手机波段信号连续发射到头部附近,大脑会升温0.392。他说,人体组织的温度是动态平衡的,运动后升高0.3是正常的。

重庆科技博览会主持人支茂表示,国家对移动终端电磁辐射的测试方法是将终端电磁波的发射功率设置为最高,SAR根据适用法规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实时评估。该评估是基于靠近头部使用而没有间隔以及靠近身体佩戴或携带而具有5 mm的间隔的模拟。

"终极实验需要极端的条件."张驰说,手机的辐射功率一般在几十到几百毫瓦之间,不可能长时间产生2瓦的辐射。所以这个极端条件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不用担心移动终端的电磁辐射。

多个终端会叠加辐射吗

除了手机,现在电子表、电子手环、血氧仪、心脏起搏器、电子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众多可穿戴式电磁辐射设备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多个移动终端一起使用,会出现多种电磁辐射的叠加效应吗?

张驰认为叠加效应的概念也来源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叠加的。接触越多,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比如癌症放疗,做一次可能没什么感觉,做多次就会恶心甚至掉头发。因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热效应,叠加可以忽略。比如你早上打电话,体温上升了0.01度,下午再用其他可穿戴设备,早上的升温效应就已经消失了。

张驰认为,即使在同一时间,不同频率、不同位置的微弱电磁辐射作用于不同的人体组织,也不能简单叠加。只有在相同位置和频率的设备继续工作时,才应考虑电磁辐射的叠加效应。

针对民间说电磁辐射会杀死精子,降低生儿子的概率,张驰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辐射组织公认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热效应,其他影响没有科学依据,不必担心。

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辐射效果有什么监督方法吗?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的电子产品质量安全没有问题,消费者不需要担心。”张驰说。关于个人监管,张驰认为,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电磁辐射并不知情,也没有能力检测出来。他说:“对于手机基站的辐射,普通人可以用几千元的功率表来测量,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是违法的。而移动终端辐射限值采用比吸收率标准,需要建设相当于人体组织的实验假人、高端复杂的测试设备和微波暗室,没有几百万元是无法建立的。即使成立,没有国家授权的资质,测量结果也毫无意义。在…里

聪明猫说,如果你真的在乎辐射,为了减少射频暴露,可以使用免提通话或者连接耳机等设备。此外,含有金属部件的保护壳可能会改变设备的射频性能,在信号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对通话影响不大。但如果手机本身网络环境不好,加上天线被金属外壳覆盖,手机信号会有很大程度的减弱,但会加大手机操作的功率,可能会增加辐射。

聚合信息手机的电磁辐射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