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130天 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130天 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04-15 13:13:20

在浩瀚的星空和蔚蓝的大地之间,它属于中国& ldquo天宫阙& rdquo它在缓缓飞行,头顶上是我们追逐的千万颗星星,面前是我们热爱的壮丽山河。站在宇宙长河的时间线上,中国空间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130天 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此时此刻,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太空中,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已经在轨飞行了130天。在这130天里,三位航天员继续在轨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

六大任务稳步推进,神武乡团工作繁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目前航天员在轨工作非常繁忙。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任务清单& darr& darr

主要有六项,分别是:开展空间站第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完成15个科学实验柜的解锁、安装和测试,开展40余项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空间医学、空间技术等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开展3-4次出舱活动,完成蒙恬舱膨胀泵组和载荷暴露平台设备安装;验证货物气闸舱工作模式,配合地面完成6项货物出舱任务;进行正常的平台测试、维护和站点管理;开展在轨健康防护演练、在轨培训和演练。

多重& ldquo第一次& rdquo空间站科学实验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那么这些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呢?大家最关心的空间站神秘科学实验项目在轨运行130天,神舟十五号乘员利用无容器、高微重力、变重力的科学实验柜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这些项目很多都是第一次。

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并取得成功。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得太空飞行过程中航天员皮肤表皮和真皮的三维图像,为未来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近日,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成功完成在轨测试,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的在轨验证。

斯特林热电转换是空间新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高效地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启动快等优点。可以减少对传统太阳能的依赖,在未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航天任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由英国科学家斯特林在1816年发明的。

一个月前,在地面科研人员和航天员的配合下,蒙恬太空舱燃烧科学舱内的实验系统成功进行了首次在轨点火试验。

点火实验使用甲烷作为燃料,整个点火和燃烧过程被高速摄像机清晰地拍摄下来。点火实验以甲烷为燃料,点火持续约30秒。从高速摄像机上下载的实验图片清晰地显示了甲烷预混火焰被扩散火焰包围的形态。本次实验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整体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空间科学燃烧实验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部署在第三舱的实验柜可以进行上千次科学实验。

空间站的每个舱内,四面都有实验柜。刚才说的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在空间基础实验柜里进行了在轨验证。

空间基础测试柜位于蒙恬实验舱靠近节点舱的末端,宇航员的& ldquo脚下& rdquo。从外观上看,空间基本测试柜由多个& ldquo空间抽屉& rdquo(称重传感器),每个& ldquo空间抽屉& rdquo房间里的测试项目都不一样,斯特林热电转换测试装置位于柜子左下角。

一个小& ldquo空间抽屉& rdquo方寸之间,我们把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和追问放在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大的空间实验平台并长期呵护,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已经成为国家空间实验室,部署在三号舱的几个实验柜可以进行上千次科学实验,最终造福我们的生活。

神舟十五号乘员已经完成了三次出舱活动。

舱外活动是航天员在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3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第三次集体出行。

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庆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航天员费和张璐顺利完成所有既定工作,安全返回航天飞机。

除了航天员出舱,还有货物出舱。神舟十五号乘员组已先后执行空间站货物舱外安装任务,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等载荷已安装出舱。通过航天员在轨或地面操作的配合,将需要出舱的货物送出舱外,也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将需要出舱的货物送入舱内。突破这一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舱内外货物交换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和工作量。

“空间维护工人”拥有进行测试和维护工作的独特技能。

神五组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和站场管理。据了解,目前,3名航天员已在蒙恬实验舱内对包括高精度时频实验柜、超冷原子物理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在内的多个科学实验柜进行了参数优化和性能测试。

空间站是宇航员的太空家园,我想要这个& ldquoHome & rdquo长期保持如新,需要定期保养。几天前,上帝的五旬节派化身& ldquo太空维修工& rdquo,为他们的健身器材& ldquo太空跑道& rdquo保持着,一技之长。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航天员张璐正在用残渣收集器清理太空跑道。为了满足长寿命的要求,中国空间站将根据空间站内产品的具体情况,本着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及时维护的原则进行预防性维护。这也是保证航天员在轨安全、空间站正常可靠运行、优化空间站设计、降低运行成本、延长空间站寿命的有效手段。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宇航员正在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太空跑道,帮助地面研究人员全面了解中国空间站的产品状况。帮助宇航员成为合格的& ldquo太空维修工& rdquo地面科研人员对航天员进行了系统细致的训练。严格的训练和天地合作,有效保障了航天员在轨维修的有效性。

最后圆满完成了太空跑道的维护,扣上了盖板,成就感满满。

开展在轨健康防护演练、在轨培训等工作。

在轨锻炼也是三位航天员的连续工作。为了让宇航员保持良好的状态。健身器材& rdquo相当多。

除了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这种& ldquo老兵& rdquo除了锻炼装置,借助蒙恬实验舱内的阻力锻炼装置,宇航员还可以进行划船、下蹲、硬拉等基本的身体锻炼,有效应对长期太空飞行中失重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的问题。

太空旅行充满了工作,太空生活丰富而精彩。根据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计划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神舟十五号乘组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