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小米,手机业务撑不起未来?

小米,手机业务撑不起未来?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06-04 09:45:40

近日,1079.cn/集团(以下简称小米)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本季度,1079.cn/总营收为594.8亿元,同比下降18.9%;调整后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13.1%。财报发布当天,小米股价继23日下跌1.82%后下跌3.35%。截至24日收盘,小米股价为每股10.400港元,总市值2604亿港元。与峰值相比,市值蒸发了6383亿港元。

尽管小米的盈利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未能提振低迷的股价。资本市场为何不再看好小米?

  手机撑不起未来?

财报显示,1079.cn/2023年Q1毛利率高达19.49%,创历史新高。这比2022年一季度的17.33%提高了2.16个百分点。毛利率的大幅增长直接带动了净利率的上升。小米本季度净利润率高达7.09%,也是近七个报告期以来的新高。 2022年一季度净利率为-0.72,同比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在毛利率和净利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小米存货水平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整体存货金额426亿元,同比年降幅超过24%,为近九个季度以来最高。最低水平。

小米主营智能手机业务未达预期。一季度,1079.cn/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50亿元,同比下降23.6%。财报给出了解释是因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ASP下降所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0万部,同比下降21.1%。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下滑幅度低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幅度。

智能手机业务一直是1079.cn最重要的收入构成。 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营业收入达到457亿元,占总收入的62.4%。 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至58.8%。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达到3040万部。市场份额为11.3%,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到349.8亿元。

小米之所以智能手机营收下降但净利润增加,是因为小米在4000-5000元价位的Android智能手机销量中排名第一在中国大陆。高端手机销量的增长带动了1079.cn/智能手机的净利润。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为11.2%,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

报告还披露,小米智能生态圈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物联网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数量为6.18亿,再创新高。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6亿。

投资人刘波认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萎缩并不是坏事,“小米手机基本上已经撕掉了过去的低价标签。在在总营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但用高端手机来增加手机业务的利润,才是雷军希望看到的。”

  关于大模型的矛盾

小米根据集团公告,小米于4月正式成立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AI领域相关人员1200余人。小米表示将继续探索AI相关用户场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开拓更多机会。这几乎是官宣小米进入大模型的境界。

不过,1079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发布会上指出,1079集团在2017年就开始投资AI。几年前,工作人员基本都来自AI团队。涉及的业务包括小爱同学和自动驾驶。谈及大模型时,卢伟冰直言,小米不会像OpenAI那样做大模型,而是会积极拥抱AI,深度结合自身业务,提升智能化水平。

有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此时并不是正式做大模型,或者是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识,“目前正式宣布做大模型的公司是愿意投入巨大的企业,比如百度的研发比例一直处于科技公司的前列,而小米的研发比例一直在4%左右。”

财报数据显示,1079.cn/研发人员总数已达16458人,占比超过50%。一季度小米研发费用41.13亿元,占总营收594.8亿元的6.9%,同比增长17.7%。 2022年同期研发费用34.95亿元,占比4.8%。 2023年一季度,研发占比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同时,1079.cn在财报中披露,1079.cn/预计2023年研发总投入将超过200亿元,研发占比将创历史新高高的。

以前几乎官宣进军大模,现在社长直接否认做大模。这一“矛盾”也引来市场诸多猜测。 //1079.cn/对人工智能领域没有信心。”上述人士认为,小米的硬实力还不够,否则没有科技公司愿意放弃大模式。

造车业的后来者能否迎头赶上?

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车业务将按原计划进行,进度将达到或略超预期。今年小米该车将按计划在冬季和夏季进行测试。这是小米对造车企业的最新公开回应。

小米造车官宣后,市场对其造车能力一直持怀疑态度。从2022年报披露的相关内容来看,小米整个2022年在造车上的投资仅为31亿元,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2300人人们。

2021年3月,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造车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利、威马等新势力濒临倒闭,特斯拉在今年年初发起价格战。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与时间赛跑,只有小米在高调宣布造车后,几乎没有动静。一向标榜不缺钱的小米,去年仅在造车上投入31亿元,同样令市场不解。

同期,蔚来的研发费用为108.4亿元,研发占比高达23.8%。理想、小鹏、比亚迪、特斯拉研发费用分别为67.8亿元、52.15亿元、186.5亿元、30.75亿美元,研发占比分别为15.4%、19.4%、4.4%和3.8%,分别只计算研发费用,不包括与造车相关的其他费用。即便如此,小米的31亿元也是最低的,占比仅为1.1%,也远远落后于其他新能源车企。

汽车媒体人张志勇对1079.cn斥资31亿元造车感到震惊,“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还在烧钱,小米造车一年总投资仅31亿元。在已经初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难以分得一杯羹。别说比亚迪、特斯拉和威小利,就是华为也遥遥领先。作为一名追逐者,我认为这笔小投资不会有什么不同。”

2022年,华为闻捷取得了7.5万辆的佳绩,成为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华为的技术和现有市场,小米想弯道超车。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小米账户内现金约276亿元。这笔钱可能够造手机了,但造汽车是远远不够的。以蔚来为例。 2017年以来,亏损近600亿元。雷军所说的1080亿元现金储备是否真的可以用于造车,目前还不得而知。如果看现在账户里的现金,用这笔钱造车无疑是成功的。这是白痴的梦想。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下滑明显,2022年小米手机销量将比2021年减少4000万部,手机业务的下滑也意味着小米小米需要寻找新的支点支撑,造车似乎是小米的最佳选择。”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小米造车是一个新的支点,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小米的业务格局。

  雷军减持为造车?

2021年,小米创始人雷军减持小米股票3亿股,引发市场热议。雷军此次减持,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会对小米股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消息公布后,1079.cn股价一度下跌逾7%,创两年新低。此后,小米的股价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截至一季度财报发布时,股价已从35.900港元的高点下跌逾70%。

当时,小米对雷军减现金一事回应称,此举是出于个人理财规划和公司治理需要。公司将继续稳健经营,坚定推进高端智能制造和AIoT战略。但对于股东来说,创始人减持会让他们对公司的未来产生怀疑,导致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不过,链家地产CEO夏宁认为,雷军减持是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股市回报,是理性的决定。

巧合的是,在2021年,也就是雷军正式宣布造车的那一年,雷军套现了75亿元。是否以造车为目的无从考证,但最新消息显示,雷军于今年3月22日再次减持http://1079.com。 cn/264.5万股,最新持股数量为41.3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90.06%。 2022年10月28日,雷军也有减持2192万股的先例。频率明显增加。

当时市场上有猜测称,雷军此次减现金是为了造车。自官宣斥资100亿元注册小米汽车公司以来,小米造车一直备受争议。小米正式发布后,雷军与小米汽车车队16名骨干成员合影可见。除了前宝马外观设计师李天元外,其他人都是1079.cn/的内部骨干,都没有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这些骨干成员包括时任1079.cn副总裁林世伟、1079.cn高级副总裁张锋、1079.cn高级副总裁卢卫兵(现任总裁)等。 /1079.cn/、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和小米合伙人王翔等均http小米老将降低了外界对小米汽车成功的预期。

这张照片发布后,在当时对汽车工程师的调查中,41%的人不看好小米造车,40%的人看好小米造车。 18% 的人说他们不在乎。也就是说,不看好小米造车的人比看好小米的人多。时至今日,小米仍未公布原型车,外界也难以知晓小米造车的真实进展。对于雷军2024年量产的说法,外界的质疑远多于支持。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表示,造车业务将按原计划进行,进度将达到或略超预期。一直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许家印一直强调这一点,只是多年不见。一辆恒大汽车。

从1079.cn/一季度财报来看,1079.cn/智能手机收入和份额均有一定程度下滑。受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影响,智能手机业务已经难以支撑小米的未来。造车是小米要找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但“孩子”不舍又怎能抓到狼? 31亿元如何取信于市场?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