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小米电视并入手机部,软硬件结合最优解?

小米电视并入手机部,软硬件结合最优解?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10-11 16:50:40

小米架构再次调整,电视业务并入手机部门,成立新的家电部门。

近日,小米宣布了最新的架构调整,电视业务将并入手机部门。潘军将继续担任电视部总经理,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同时成立了新的家电部门,业务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山为新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向集团总裁陆汇报工作。

此外,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兼总裁张峰因个人原因,在今年12月完成交接后离职。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9月至2012年1月,张峰在英业达集团担任R&D董事、南靖总经理等多个重要职务,参与了国内第一台模拟手机YD9100的研发工作。

2012年,张峰成立江苏米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次年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负责小米移动电源及相关配件的研发和生产。2014年至2015年,小米参与了米子的A轮和B轮融资。2021年,小米收购米子50.9%的股份,米子成为小米全资子公司,张峰也加入小米。

图片
图源:天眼查
来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雷军实行合伙人制度,除雷军、、洪峰、王川、五位合伙人外,新增王翔、周寿子、、陆四位合伙人。然而,不到三年,周瘦子、王翔、张峰相继离职。目前,小米的创始合伙人只有雷军、林斌和刘德。

加上高层,小米股价动荡。2018年7月小米在港股上市时,发行价为17港元/股。虽然其股价在2021年1月达到35.9港元/股的历史高点,但小米股价此后持续下跌。

以今年10月7日为例,小米收盘价为11.88港元/股,不仅低于之前的发行价,还较之前的35.9港元/股暴跌67%。

图片
图源:雪球
来源:雪球

那么,小米为什么选择将电视业务并入手机业务,合并后能否提高小米电视和手机的销量?

01.
“手电筒”联动,试图带动更多销量。

在小米进军电视业务之前,当时行业的一大问题是面板占液晶电视成本的50%以上,面板技术大多掌握在上游供应商手中,导致下游品牌议价能力弱,竞争格局不佳,集中度和利润率低。

但2013年以来面板价格一直在下降,这为小米进军电视业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产品端,小米从2014年开始投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深度整合视频终端的优质内容,参与内容的生产、制作和分发,让传统电视成为智能终端,更具竞争力。

图片
图源:wind
来源:wind

以2015年小米电视发布的数据为例。当时小米电视电影、电视剧、综艺的数量分别为7728部、2805部、2085部。相比之下,当时的友商人数分别为3137人、1939人、310人。

在销售方面,小米通过上线面对消费者的DTC模式,降低了传统电视厂商和经销商的涨价幅度,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随后的几年,伴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逐渐渗透,小米手机与+IoT生态圈的联动,以及小米电视从最初的简单上网,到后来的手机与电视机的交互内置小爱同学,以及人机交互和智能设备联动的拓展等。,逐渐走出了从互联网到智能的升级路线,使得小米电视的销量不断提升。

根据小米电视此前公布的数据,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小米电视销量已经连续6个月达到国内第一。海外市场成绩斐然。2019年1-4月出货量全球前五,日本索尼被挤出。

时至今日,小米电视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电视以6.2%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电视市场份额第五。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一。

图片
图源:Omdia
资料来源:Omdia

高市场份额的背后,其实是小米以价换量的结果。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收入同比下降13.3%,至274亿元。2023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根据小米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53亿元下降到47亿元,下降了10.1%。小米解释说,这是因为海外市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的收入下降,这部分被中国大陆智能电视出货量的增加所抵消。

图片
图源:小米财报
来源:小米财报

从后续来看,小米电视业务能否给小米集团带来更多营收仍值得商榷。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功能的不断创新,以及在全球多个国家的不断渗透,全球电视销量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
图源:Euromonitour
资料来源:欧洲旅游组织

对于标准智能手机、两轮电动车、PC等众多行业来说,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下,厂商为了完成去库存的压力,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这个时候小米把电视和手机合并,其实是想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提高两者的销量。

今年8月,张峰在社交平台对小米电视的分析中也指出,用户体验的终极产品是实现软硬件的深度融合。所以接下来,电视业务并入手机部门后,可以期待小米在软硬件整合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关注小米手机与电视的互联互通。

02.
软件+硬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小米的想法很美好,但面对的现实很骨感。近年来,由于软件+硬件的研发门槛降低,软件+硬件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包括两轮电动车行业,家电行业等等。

此外,包括米家在内的智能硬件公司也积极引入网关、空调合作伙伴等产品,方便第三方设备接入智能控制平台。

对于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他们也在开放与不同家电公司的合作。例如,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已经与美的、格力、九阳等传统家电企业实现了对接。

传统家电企业和手机厂商的联手,不仅让消费者对家电企业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随着软硬件的融合,其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厂商最终需要回归产品创新和渠道竞争。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电视曾经引以为傲的成本优势、内容优势、渠道优势都在受到冲击。

2020年以来,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其中,55英寸面板在2021年7月达到228美元/片的历史新高,与2019年11月的98美元/片相比,涨幅高达132.65%。

图片
图源:wind
来源:wind

面板价格的上涨使得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的性价比优势难以维持,其发展也因为是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群体而受到来自成本端压力的极大影响。当时,海信等传统领导品牌适时推出高端战略,引领行业逐渐呈现高端化趋势,抢占互联网品牌的领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传统电视厂商也在内容上下足了功夫。其中,早在2016年,海信视频的全资子公司海信传媒有限公司就与其他股东共同出资成立了“聚好看”。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用户日均观看时长将长达412分钟;全年累计点播节目数已达1583亿,同比增长53.4%。

此外,曾经称霸线上渠道的小米电视,自2019年以来线上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同时,考虑到目前各大电商平台流量红利的退潮和推广成本的上升,很多品牌都在追求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但问题是,国内电视线下渠道几乎掌握在海信、创维、TCL等传统厂商手中。

图片
图源:奥维云网
来源:奥维云网

不仅如此,小米电视产品的性能也正在被友商超越。PChome称,测试了荣耀、小米、海信、创维等四个品牌的电视,尺寸相同,价格区间相同。但测试结果显示,荣耀智能屏X2夺冠,而小米电视由于色彩、显示等问题几乎垫底。

03.
小米生态链开始“小米化”。

事实上,整个小米家电业务面临的最尴尬的局面仍然是无法成功。新产品发布后,产品创新速度明显放缓。以扫地机器人业务为例,小米2016年8月发布的米家扫地机,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比的30多款扫地机器人中,获得了最高分18.5分(满分)。

但在过去的三年里,小米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整体比较稳定,没有大的突破。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小米扫地机器人在产品创新上遇到了瓶颈。

相比之下,云鲸扫地机器人虽然创业时间没有小米长,但依靠重大产品创新,比如2019年云鲸发布的首款产品J1,依靠攻克“拖把自清洁”技术,开启行业“扫拖一体化时代”+自清洁时代。其2022年15%的市场份额仍高于小米的9.5%。

图片
图源:奥维云网
来源:奥维云网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小米与其背后的生态产业链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虽然《小米生态链领域笔记》这本书曾经把小米的生态链描述为“竹林生态”,把小米比作竹林的根系为各种企业输送流量,生态链企业是小米拓宽边界的新笋。

但在商业社会中,竹林生态建立的前提必须是使全链条下各方利益达到相对平衡。此前,雷军指出,小米智能硬件的利润不超过5%。

试想,当一个产业链的利润不超过5%时,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利润能有多少?或许在小米生态链的企业发展初期,借助小米的融资,为小米代工背书,可以增加品牌的信任感,让企业生存下去。

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基于此,在过去的几年里,米云、华米、Roborock、九号纷纷走“小米”,都上市了。

以9号为例,其两轮电动车业务,从2019年12月发布首款产品到今年5月,累计出货量超过150万台。这些企业离开小米后的发展会不会让小米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纷纷效仿?

据国家统计,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58.2亿元,同比下降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7元,同比增加0.4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33元,同比增加0.28元。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盈利能力的下降,现在的企业自然追求“生存”。

如果小米继续选择控制生态链企业的利润,不知道这些生态链企业是否愿意继续跟随小米的步伐?小米要想维持生态链企业的利润平衡,必须以失去产品的性价比为代价。两难之下,后续小米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结论:

将电视业务并入手机业务,只是小米提高手机和电视业务销量的第一步。如何保证生态链企业的利益平衡,进而不断提升电视业务的创新能力,补齐其线下渠道和产品能力的短板,是实现小米电视业务销量和利润同步提升的关键。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