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苹果的手表、泡泡玛特的手办,它们真的“碳中和”了吗?

苹果的手表、泡泡玛特的手办,它们真的“碳中和”了吗?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10-16 09:11:16

最近知名厂商推出的碳中和产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9月13日,苹果在其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三款Apple Watch系列新品,并宣布所有相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这是该公司首批碳中和产品。

10月3日,POP MART正式上架了业内首款碳中和潮剧《DIMOO X孟新海狸手工》。在此前举行的2023 PTS国际时尚玩具展上,该公司也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类别的碳中和手工制作。

近两年,以“碳中和”为题的食品、服装、文具也出现了黑粉色,各领域知名企业的碳中和时间表或碳中和产品计划也在陆续公布。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这些在“碳”上做文章的产品,可以说是紧跟时代潮流,但也引发了一些“噱头重于实质”、“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产品名不副实,有“洗绿”之嫌”的质疑,甚至有人戏称“碳中和是个筐,什么都能放进去”。

为了弄清真相,关键是如何界定碳中和产品的标准,由谁来认证,如何检查监督。

制造碳中性产品有几个步骤?

所谓“碳中和”,目前定义为“人为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被绿色能源、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即实现相对的“净零排放”。尽管“碳中和”在应用层面和政策应用中是仅包括狭义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是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仍有争议,但“吸收”等于“排放”的核心逻辑已经达成共识。

所谓的“碳中性产品”也需要基于上述框架来定义,但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产品时往往无法一概而论。

以苹果最新的第一批碳中和手表(据苹果称,此次发布的Watch Series 9、Watch Ultra 2、Watch SE均已实现碳中和,以下仅代表旗舰手表Series 9)为例。

钛媒体App梳理了苹果和新品同步发布的产品环保报告,其碳中和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环节,一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这个环节可以细分为原材料、制造、物流运输、产品使用和拆解回收五大节点。

具体来说,增加原材料中回收料和再生料的比例。报道称,新款手表系列9总重量的30%来自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在制造方面,上一代Watch Series 8超过70%的碳排放来自这一环节,而在新品中,苹果宣称其与供应商在相关设备的加工制造中使用100%清洁电力;在物流运输方面,通过更新物流计划,减少空运来实现减排;产品使用方面,手表主要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碳排放,苹果无法实现直接减排,需要使用后面提到的抵消方式来实现中和;在拆解回收方面,苹果有废品回收的总体规划,但推出时很难准确确定单个产品的回收情况。经过计算,苹果公司已经批准这个环节的碳排放量为1%,主要通过抵消。

经过一套流程,新款手表的碳排放量比上一代减少了78%左右,但仍有8.1kg的碳排放量,进入了第二大环节,“碳抵消”或“除碳”。

目前苹果主要通过投资Restore Fund来抵消碳中和产品的存量碳排放。该基金由苹果公司、保护国际基金会和高盛集团共同设立。其主要投资方向是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恢复以及可持续农业。鉴于手表充电产生的碳排放,苹果承诺投资相当于用户预期充电量的清洁能源来抵消。此外,苹果还在其新品配置的iOS 17新系统中加入了网格预测的功能,让美国当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提供的信息选择在相对干净环保的时间进行充电。

根据相关环保报告和苹果公司的声明,这些碳中和手表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是碳中和的,包括配件和包装,以及难以控制的回收和用户使用场景,也就是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而对于其他不同类型的产品,比如POP MART的manual,在用户的使用环节基本没有可直接计算的碳排放量,但manual具有较高的收集属性,回收环节的碳足迹难以量化。因此,相关产品的减排和抵消主要是原材料、生产和物流的碳排放,属于从摇篮到大门的碳中和。

POP MART的碳足迹验证和碳中和证书在碳中和办公室会议上公布。

至于曾经蔚然成风的“碳中性食品”或所谓的“零碳食品”,有的考虑包装袋等回收产生的碳排放,有的则不考虑,各家的信息披露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虽然名称相同,但实际上不同产品的碳中和未必是一种碳中和。那么,哪种碳中和含金量更高,哪种属于伪碳中和,需要在标准和认证上下功夫。

需求井喷之后

标准建设和认证标准化进程有待提高

如果要定义一个产品是否可以称为“碳中性产品”,首先需要一套通用有效的标准。

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介绍,“碳”标准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量化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即所谓的“碳足迹”验证认证标准。目前这一类的主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67,英国标准协会的PAS 2050,世界资源组织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联合发布的GHG协议。上述POP MART碳中和的“碳足迹”核算采用了ISO14067和PAS 2050标准。

第二类是碳中和标准,不仅检查碳排放的足迹,还计算碳减排和抵消的贡献,以确定是否实现碳中和。

目前该类别最主流的国际认证标准是英国标准协会的PAS 206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对组织、产品和活动量化、减少和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要求。此外,标准化领域的“头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于2020年2月启动了碳中和认证标准ISO/WD 14608的制定工作。原计划今年完成并发布,但截至10月11日,ISO仍未更新完成进度。

对于中国来说,碳中和的相关标准还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今年4月22日,国家标准委、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中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显著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实现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的主要目标。

在产品层面,《建设指南》提出了“制定产品量化和类别规则等通用标准,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标准”、“重点修订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用标准”等具体要求。

除了作为基础标准之外,要想获得“碳中和”的正式称号,还需要专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颁发证书。例如,苹果的碳中和手表通过了国际知名的环境标准和认证机构SCS Global Services的认证,而POP MART的碳中和手持手表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认证。

苹果、POP MART以及之前的盒马、雀巢、陈光等大品牌往往会选择权威的“靠谱”机构进行认证。但据一位碳资产管理咨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的碳中和认证领域可谓“鱼龙混杂”,能够认证或声称能够认证的机构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仅有厂商和机构勾结的乱象,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资质的机构趁机通过发证赚钱。比如,有机构声称可以为企业提供碳中和产品一站式服务,包括碳核查、碳足迹报告、协助购买碳信用额、颁发碳中和认证证书等。但最终证书上没有权威认证机构的公章,成了碳中和的“山寨版”。

和大多数新领域、新行业一样,快速发展的另一面往往是“泥沙俱下”。要想纠正乱象,需要标准制定、认证体系等顶层设计,市场监管、行为规范等管理,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共同推动,共同发挥作用。但目前“双碳”政策效应传导至市场,相关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顶层设计和行政管理难以快速反应。在两档匹配完成之前,很多核查、监督、整改的任务只能由环保组织、NGO或者调查机构、媒体来承担。

苹果碳中和手表“洗绿”的质疑

引发诸多讨论。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洗绿”行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种欺诈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是碳中和进程的巨大障碍。

环保组织和相关调查机构往往将碳中和领域的打假作为重要使命,不遗余力地揭露“山寨”认证或虚假宣传。再者,有机构对知名厂商权威认证的碳中和产品提出质疑,并凭借此类产品的品牌效应,将相关争议和讨论扩大为公共问题。

在苹果推出碳中和手表后不久,国内知名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了一份名为《苹果产品碳中和质疑》的报告,认为相关产品披露的信息不足以支持其实现碳中和的结论,存在“洗绿”风险。

这份报告对苹果碳中和手表提出了五个主要问题:第一,以前占碳排放大头的制造工艺这次实现100%清洁发电的可信度。

报道称,苹果产品的生产加工主要由外包供应商进行。虽然其自身的环境报告称,所有供应商在碳中和手表相关的制造和加工中使用清洁电力,但没有供应商工厂公开清洁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验证,而且从苹果产品供应链的排放数据来看,整体碳排放量并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二点,Apple Watch的碳中和可能是一个绿色资源的“数字游戏”。购买者更多的新一代iPhone 15 Pro手机的碳足迹与上一代相比不降反升。第三点是,在苹果推出第一款碳中和产品的同时,IT/ICT行业的碳减排却处于落后状态。按照目前的趋势,该行业的碳排放可能在2030年前达不到峰值,而苹果作为供应链的领导者,也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第四点是苹果今年推出碳中和产品时,不再要求其供应商向社会公开碳排放数据,这是环境信息公开领域的“倒退之举”,也不利于第三方机构或公众的监督和核查;第五点是相关产品的碳中和核查声明和用于抵消存量排放的碳信用具体信息没有公开。

IPE报告《对苹果产品碳中和的质疑》提出了五个问题。

据了解,除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其他许多非政府组织和新闻媒体也对苹果的碳中和手表进行了调查或询问,涉及的问题包括用于抵消股票碳排放的Restore Fund基金项目是否有利于长期的环境保护,碳中和产品的推广是否符合欧盟绿色声明指令的要求。

钛媒体App整理了苹果的回应,SCS认证颁发的关键碳中和证书已经全部公开。对于玩“数字游戏”和供应商减排真实性的问题,苹果表示,新手机产品的排放量也大幅减少,供应商的清洁能源使用计划也将由第三方独立审查和报告。但对于进一步的详细信息披露、产业链减碳的推动作用、对供应商信息披露的要求,苹果尚未提供实质性的证据或优化的解决方案。

就舆论反馈来看,大部分人认为苹果的碳中和产品获得了权威机构的认证,名副其实。公司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也算是业内首屈一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也认为,苹果是多年来该指数评价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在这个层面上应该受到表扬。不过马骏也表示,当苹果开始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碳中和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所以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披露。

Climate Future创始人、《碳中和时代》作者王军也表示,苹果对供应商的数据管理和披露水平全球领先,但仍需充分证明其是否已尽力实现产品的碳中和。

就像碳中和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一样,关于碳中和的讨论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话题和议题,包括上面提到的很多细节,也有关于碳中和标准制定、企业碳中和路径选择、碳中和宣传规范等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讨论,还有更深刻的问题,如环境问题的社会监督、循环经济的成本、普通民众如何看待碳中和产品或零碳生活等。

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讨论中得到解决和落实,优化相关政策和管理,有的则可能成为永远争论不休、“讨论的意义大于答案”的“大问题”,但无论如何,充分的讨论和沟通往往能推动事情朝着人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