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滴滴自动驾驶再获10亿+融资,滴滴在下一盘大棋?

滴滴自动驾驶再获10亿+融资,滴滴在下一盘大棋?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10-23 09:27:24

最近,战略投资的“火”烧到了自动驾驶领域。

10月12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广汽集团投资。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和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将同比例共同设立专项基金,对滴滴自动驾驶的投资不超过1.49亿美元(约合10.88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自动驾驶5月获得法雷奥投资,近5个月才获得广汽集团支持。

不禁觉得现在的自动驾驶行业真的很“香”?

滴滴自动驾驶想象力释放,资本跑进市场。

事实上,滴滴自动驾驶融资的发令枪响了很久。自2019年拆分以来,滴滴自动驾驶累计融资超过12亿美元,估值一度超越马骁智行。

就拿这次融资来说,早就是一个警示。早在2021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宣布与广汽爱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当时广汽集团投资超3亿美元。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有限公司与广汽爱安联合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国内首家自动驾驶公司与整车厂商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不难发现,两家公司的任务分工明确。广汽负责车辆平台的设计和制造,而滴滴有大量的场景和数据,可以更快的迭代算法来负责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的研发。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举步维艰。由福特和大众支持的ArgoAI,估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烧了26亿美元后,去年10月关停。自动驾驶领域的激光雷达头部企业Lbeo也已提交破产申请;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Mobileye股价一直低迷。

正因如此,这两年滴滴在自动驾驶行业的搅动有些不可思议。

根据企业调查,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属于上海滴滴沃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业内拥有6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次参与国家自动驾驶行业标准制定。

然而,与被业内认为技术实力最强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马骁智行相比,滴滴在专利数量上远不如此,被其砍掉一大截。

然而,滴滴自动驾驶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进入2023年也是“大动作”。比如4月的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发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Neuron,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

当然,滴滴自动驾驶频繁的资本青睐,终究只是代表了“结果”,滴滴进入自动驾驶轨道,或许能从产业发展中找到“内因”。

自动驾驶要起飞有哪些考虑?

虽然从战略投资的角度来看,广汽集团投资滴滴自动驾驶可以加速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但这只是触及了答案的一半。

比如,有研究机构表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投影机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24年全球投影机出货规模将首次突破2000万台,三年后的2026年将达到2526万台。但是,比较碎片化的一点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投影行业的新兴品牌在投融资的加持下竞相进入赛道。

这是因为投影行业技术壁垒高,需要快速实现商业化价值。

自动驾驶行业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除了战略融资趋势加持之外,滴滴对滴滴自动驾驶的战略思维规划不能忽视自身的技术需求和商业诉求。

首先,补充上述滴滴自动驾驶充足的战略融资,在可预见的未来,滴滴自动驾驶确实有非常值得的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终端本身的价值;第二是自动驾驶作为入口的价值;三是扩大与其他业务布局的协同。

从第一点来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交通运输和汽车行业加速变革。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数据,预计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将从2018年的58.32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738.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2%。在细分领域,知名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全球自动驾驶公共交通市场将从2020年的10.57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291.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2%。

在今年4月的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上,滴滴CEO张博也表示,自动驾驶有非常深的商业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

从第二个角度来看,自动驾驶不仅具有商业价值,还可以作为承接物联网和AI技术的载体入口。毫无疑问,一旦自动驾驶全面铺开,物联网和AI技术的流动性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数字化效率可以进一步升级。

比如“滴滴出行”(DiDiNeuron)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就是车上配备了大屏互动系统,可以与滴滴生态链互联,让用户通过中控入口自由选择会议、游戏、音视频、街景介绍、氛围等模式。

第三点,滴滴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押注前沿技术,反哺现实业务。在谈到滴滴出行神经元概念车时,很多网友表示:“未来不需要司机打车,期待真正的无人驾驶私家车。”

这也和一起进入自动驾驶轨道的百度颇为相似。两者都有很强的趋同性——与其他主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首席运营官孟星所言:“滴滴自动驾驶正在结合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能力,共同定义并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大规模混合调度。”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前期反复进行的R&D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会反哺网约车服务,从而引出一条挖掘新空间的“捷径”。

押注自动驾驶成为下一张王牌?

诚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前提必须是滴滴自动驾驶能够真正落地并大规模应用产生收益。但现阶段,滴滴自动驾驶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技术上来说。我们知道自动驾驶的具体分类分为L0到L5。理论上,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可以应对激烈的驾驶,无需人为操作。但目前受限于大量基础设施和应用建设的技术壁垒,国内外的自动驾驶技术多为L2(半自动驾驶),与L4(超高空自动驾驶)和L5(全自动驾驶)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滴滴自动驾驶来说,无论是在AI交互、3D感知等涉及体验的硬件设备上,还是在传感技术、网络传输、云存储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上,在技术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客观来说,滴滴推出自动驾驶项目已经四年了,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不仅每年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超过1亿元,团队人数也翻了3倍达到1000人,更不用说技术相关的研发投入了。比如滴滴自动驾驶,一直在大规模仿真系统、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等L4级全栈核心技术上花了很多真金白银。

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今年4月刚刚落地的“北耀Beta”激光雷达,就是由滴滴自动驾驶和北星公司联合研发的。被誉为“国内首款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具有每秒300万高频、超512线、水平120°、垂直25.6°视角等特点,极大提升了激光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当然,技术壁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好在我们看到了滴滴自动驾驶在技术、资本、应用三个关键层面持续布局的决心。

其次,根据滴滴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第二季度滴滴总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52.6%;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亿元,连续几个季度亏损的局面仍未改变。

但作为未来自动驾驶的第一入口,光是各种线下设备的研发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不用说激光雷达、集成传感器等其他高科技的研发了。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有融资资本的“平台”,滴滴想要实现技术上的飞跃,也要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要知道,百度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同一条赛道上的初始成本高达200万台。

这样一来,自动驾驶就陷入了一个不落地就无法形成大规模红利,而落地就会面临巨大损失的怪圈。

最后,虽然滴滴自动驾驶的重心一直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上,但细分其动作后可以发现,滴滴对自动驾驶的探索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目前已经初步涉及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等相关领域。

当然,通过拓展到更多的行业,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但战线拉长后,意味着企业会把更多的竞争对手推向对面,时间和资金会被分散。或许专注于某一个赛道更能更快看到成果。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对于赛道上的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滴滴的频繁入局下,自动驾驶赛道看似已经成熟,但在技术和安全等需要改进的现实问题上,还有很多大山需要跨越。未来的滴滴自动驾驶是否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值得期待。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