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女性手机,卷土重来

女性手机,卷土重来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06-11 11:43:10

提到女性手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又回到了功能机时代。

当年,何铭寿用一个多维直接打开了女性手机市场的繁荣,只可惜,极力讨好并没有带来多维的长寿。后来美图横空出世,带着anglebaby玩自拍。凭借一键美颜的核心技术,一举俘获了无数女性的芳心。

据悉,在美图如火如荼的时候,公司80%的利润都来自手机。其实在早期,女性手机并不少见。 TCL、步步高、酷派都在这个市场上做中介。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女性手机已经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但它依然变相存在于另一个纬度。

2023年,又到了各大手机厂商推新品的时候了。 OPPO和小米先后发布了Reno 10系列和Civi 3。月底,vivo还将发布全新的S17系列。从各大品牌的宣传资料来看,这些手机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点。

比如专注于人像拍摄、色彩缤纷的外观、轻薄超薄的重量设计……似乎手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早年的状态。

  女性手机走出"刻板"误区了?

多维的手机在舒淇手里轰动了将近二十年。漫长的岁月里,手机市场发生了无数质变:从2G到5G,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平板到曲面,从直屏到折叠屏……唯独对女性用户的迎合没有变.

以新发布的三款手机为例,vivo S17系列拥有山海绿、冰白玉、花海三种配色,厚度为7.46mm,2160Hz高频调光,10亿色显示;小米Civi 3手机,前代搭载仿生双主摄,玫瑰紫、冒险金、薄荷绿、椰子灰四种配色,厚度7.56mm; OPPO Reno10系列,全系标配长焦镜头、超级光影图像引擎、动态光影屏。暮光紫、月海黑、七彩蓝,厚度7.58mm。

虽然品牌方并没有直接将新机与女性用户联系起来,但照片、颜色、重量……总是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早些年,多维也好,美图也好,之所以把研发重心放在拍照和颜值上,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一次,Sprint美国无线世界对女性手机用户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71%的女性在假期使用拍照手机拍照; 56% 的女性喜欢个性化她们的手机; 44%的女性喜欢五颜六色的手机外壳。

这种逻辑不难理解。早些年,手机的娱乐性远没有现在那么明显。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出现初期,自拍往往是手机最大的乐趣。不过随着手机功能的提升,各种APP花样百出,也淡化了自拍在手机应用中的地位。

以工信部数据为例,早在2021年底,国内市场监测的App数量就高达272万个。以安卓为主的本地第三方应用商店拥有137万款应用,其中仅游戏类应用总品类接近70万款,占比四分之一。手机的功能也多样化和差异化,通讯、工具、娱乐。这些都是女性手机单一元素没落的关键原因。

但似乎市场风向变了,手机厂商也很难摆脱以往的刻板印象。更有趣的是,即使手机厂商想重回女性手机的圈子,硬件的出现也是“司马昭之心”,只是不说而已。首先,前辈们的经历深刻地告诉年轻一代,女性的消费力虽然强大,但如果只专注于垂直产品,很容易被无情淘汰。

毕竟在各大手机品牌中,女性用户的比例往往是不平衡的。数据显示,除了OPPO、VIVO的女性用户占比略高外,三星、华为的女性用户占比均未超过40%,小米则更低。数据显示,小米75%的用户为男性。女性用户仅占25%。

反倒是从不搞女性手机噱头的苹果,在所有手机品牌中女性用户比例最高。腾讯企鹅智库发布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中国网民购买力报告》显示,女性用户中iPhone用户占比达53.6%。这种比较极大地影响了女性手机的真实价值。

其次,现在的消费群体和审美早已不再刻意将性别联系在一起。比如,粉色不再是女性的专属色,自拍是短视频时代全民狂欢。一旦手机厂商在产品上捆绑了性别群体,就很容易在市场上翻盘。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1年9月,小米发布第一代思维。雷军在微博宣传时称“专为女性设计的重磅电扇”,引发无数人的不满。女性手机十多年过去了,它仍然没有走出刻板印象。这不是用户的遗憾,而是手机厂商的遗憾。

  女性不需要"女性手机",但厂商需要

说到最痴迷女性用户的手机厂商,非OPPO莫属,也非vivo莫属,而是小米。小米是近几年对女性用户追捧最明显的品牌。当其他公司还在执着于细节,想要女性用户和全面开花的时候,只有小米在明目张胆。

2021年,小米发布Civi后首次直击女性用户,到2022年,Civi 2的女性元素会更加明显,不仅以裙子为设计灵感,还带来一款名为“小白裙”的背影在手机上。贝壳质感,也是和HelloKitty的联名款。看来,小米急需吸引女性用户来填补增长缺口。

作为手机品牌中男女用户比例最失衡的厂商,小米疯狂迎合女性群体也在情理之中。一个无人能否认的残酷事实,女性不一定需要女性手机,但手机厂商需要。以小米为例。尽管小米曾凭借高性价比在全球手机市场排名第三,年出货量上亿,但在手机行业遭遇寒冬之际,小米面临的压力不可估量。

早在2022年二季度,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小米营收下滑超20%,净利润降至13.9亿元,利润总额位列第一。下半年下降更多。约60%。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手机业务的疲软。

据悉,二季度,虽然小米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小米手机收入下降了28.5%,出货量下降了26.2%。不仅仅是小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4月,国内将有40款新机上市,同比增长25%。

然而,一批手机厂商努力推陈出新,却丝毫没有打动消费者。当月,国产手机出货量为1807.9万部,同比下降34.2%。其中,5G手机1458.5万部,同比下降31.9%。 2023年,整个手机行业的大环境难以扭转。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此前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

618大促在即,手机降价潮早早拉开序幕。据悉,部分机型降幅达30%。卖不动的手机厂商绞尽脑汁走多元化路线。

耳机、手环、手表……一系列的智能穿戴设备司空见惯,高端化也是很多手机厂商自救的重要手段。对于小米来说,其产品线几乎是国产手机品牌中最齐全的。一味跟风高端化,会让其传承多年的性价比优势化为泡影。不如开始弥补女性用户的失衡。

此外,即使在消费降级的情况下,女性的消费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埃森哲数据显示,中国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近4亿,每年控制着高达10万亿元的消费支出。这个庞大的数量也足以构成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接近欧洲德国、法国、英国零售市场的总和。

这对于焦急的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希望和诱惑。

  科技消费,有必要分出"女性赛道"吗?

科技圈越来越热衷于取悦女性用户。除了手机,汽车、相机也逐渐接近“她经济”的轨道。 2023年的上海车展,多款针对女性用车的新品将陆续亮相。江淮汽车同时开启3人盲订,目标消费群体为26-35岁女性。

比亚迪海鸥也开启了预购。海鸥的内饰设计沿用了之前的海豚,外观更加年轻化。新能源时代,欧拉以女车成名,在科技消费领域彻底瓜分了一块专属于女性用户的市场。

国内多家车企纷纷效仿,就连特斯拉也在考虑小型车。据悉,特斯拉的小型电动车未来将搭载5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销售目标为4200万辆,目标客户群也是女性。从宝马mini、大众甲壳虫,到新能源领域的欧拉,女性专属的市场赛道越来越清晰。

相机品牌也是如此。 2023年,索尼、佳能、富士相继推出了外观清新、机身小巧的入门级产品。但回头看手机领域,多维销声匿迹,美图没落。后来女性用户居多的OPPO、vivo,很少自称是女性手机。在技术消费上,是否需要衍生出一个“女性”垂直领域?

事实上,根据HCR数据,46.4%的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科技产品付费,成为科技产品的“尝鲜者”,这一群体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依然看重传统智能电子产品的属性,如产品的基本功能、实用性等。

另一方面,女性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对新产品的尝试也更大胆。女性消费者认同休闲消费的比例为78.3%,高于男性消费者的74.5%。这对于以创新为主基调的科技消费市场尤为重要。

以汽车为例,五菱宏光MINIEV初出茅庐时,官方表示,预售期间收到的3.6万份订单中,女性用户占65%。但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用户在科技和电子消费方面的随意心态很容易被企业操纵。

欧拉豪猫的“换芯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车质网搜索“欧拉”,投诉上千条,黑猫投诉平台投诉694条。科技公司自然认为女性用户对硬件不敏感,更愿意关注造型和配色。

这种肤浅的态度,一不小心就会把品牌引向深渊。过于刻意的女性产品在市场上往往没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大多数产品前期只是选择以女性定位吸引外界的眼球,最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比如比亚迪海豚,海豚刚出来时的主要客户群也是女性,女性客户的比例达到了70%。但随着女性车赛道竞争的加剧,车企难以真正把握女性用户的需求,男性用户群体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豚的男女顾客比例稳定在60%和40%。

“她经济”繁荣已久,企业对此却无能为力。科技消费,要想占领女性市场,就得从科技的本质入手。与造型、配色无关。立志要拿下女性市场的欧拉,在经历了一次“换芯”后,也逐渐清醒过来,开始从技术层面进行研发。力量。

据悉,长城集团累计拥有144万女性用户、96亿公里行驶大数据,针对女性差异化需求研发了600+项女性相关技术专利,以及50+项女性定制功能。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女性市场不再是“儿戏”。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