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手机厂商扎堆布局大模型,到底是不是噱头?

手机厂商扎堆布局大模型,到底是不是噱头?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3-10-25 21:16:25

vivo还宣布将在11月1日举行的2023 viv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全新的移动操作系统OriginOS 4,并首次推出vivo自研AI机型。Vivo还表示,自研AI模型将释放其作为更智能助手的服务能力,赋能其小V助手获得更广阔的智能服务能力,从而带来学习、生活、工作等场景的颠覆性创新。

总的来说,几乎所有主流手机玩家都已经在抢滩机型主战场,接下来就是刀光剑影的战斗了。

如何落地大模特?

在手机厂商纷纷拥抱大模式的情况下,一个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大模式应该如何落地?

毕竟大模型从诞生之初,就离不开云端的大计算能力、大数据、大参数;事实上,大模式诞生在云端,这也是华为这样同样布局云计算的巨头厂商,能够在大模式的业务布局中占得先机的核心要素。

所以手机厂商拥抱大模式,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技术悖论:如何落地?

目前,小米和OV都选择了一条共同的道路:轻量化。

例如,小米强调,与市场上较早发布的手机大尺寸模型相比,小米将调整模型结构和参数大小,适应各种芯片在内存和计算能力上的特点,努力在功耗、推理速度和生成效果上达到最佳平衡。

同时,OPPO和vivo都强调将推出不同参数规模的大机型,从10亿到1000亿以上不同参数规模的机型规格——显然也充分考虑了不同部署终端带来的成本、性能和功耗。

图片

除了轻量化,手机厂商在进入大机型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实际部署大机型,这是一个关键话题,涉及用户体验、用户隐私等诸多方面。

目前来看,“端云融合”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比如,虽然小米在大模型方面强调本地部署,其自研的13亿参数端到端模型已经贯穿手机——但据小米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建介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手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小米仍将坚持一体化道路;但如果是端侧模型可以解决的部分能力或部分功能,就没必要上升到云端。

他强调,如果用户在调用大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实时更新的信息,就需要结合云的一些能力。

除了小米,OPPO在大模式中还强调了“端云协同”,这意味着AndesGPT本质上是基于“端云协同”来达到本地和云端协同运营的效果——显然,很难将本地部署和云端协同完全分开。

当然,基于“端对云融合”的趋势,其实应该考虑大模式下的隐私问题。目前华为和小米都特别重视隐私问题,他们的思路基本都在强调大模型相关的计算尽量在本地完成,减少对信息传输和云端的依赖。

那么,最后,一直值得关注的问题来了:大模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此,一位资深行业从业者表示,其实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开始可能在大模式的功能上没有那么强,但未来可能会发现,在很多场景下,他们的隐私已经得到了保护,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但从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放弃对大模式的探索,否则很可能在这个领域落后。

那么,一直凉着的苹果呢?

目前蒂姆·库克在公开采访中对大模特的态度是“谨慎”。他认为,与大模型密切相关的生成式AI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潜力巨大,但同时需要谨慎使用,以确保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被问及是否在使用ChatGPT时,库克回答说他正在使用,并且“对此非常兴奋”,苹果正在密切关注。

图片

但据知名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实际上已经集结了一个强大的AI大模型开发团队,包括其机器学习和AI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John Giannandre)等人。不仅如此,苹果对AI大模型的预算已经增加到每天数百万美元。此外,据报道,苹果几乎已经将其大模型集成到Siri中,并讨论了在iPhone上运行大语言模型的可能性。

所以,该来的总会来——毕竟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